高硬度無縫合金管高光澤度鈦基制品
首先,元件2上面裝上透明無縫合金管5此時,元件2與透明無縫合金管5之間,沿著該透明無縫合金管5外周通過環狀的隔無縫合金管6元件2與表示無縫合金管5之間形成間隙7以便使該兩者之間不發生牛頓環等光干涉條紋。而且,元件2與透明無縫合金管5之間的間隙7只有使支承部件4凹部4b底面有一定的高度(參照第2圖的左側部分)才可以形成。然后,使透明無縫合金管5外周上設計的凸部5b與支承部件4凹部4b定位卡合。此時的定位使凸部5b和凹部4b位置分別匹配,即可,操作者可以比目測容易得多、并且正確地進行定位。接下來,把透明無縫合金管5向下方壓下,通過隔無縫合金管6元件2上面堅實地固定住。此時透明無縫合金管5與支承部件4尺寸設成作為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的除了凸部5b部分的透明無縫合金管5外周與支承部件4內周之間要產生徑向間隙8這樣即使兩者中多少有尺寸誤差,固定操作也可很容易地進行。這樣,通過使凸部5b與凹部4b卡合,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的透明無縫合金管5就可簡單地固定在上述支承部件4上。并且,由于凹部4b與凸部5b形成于三個位置上,所述卡合上的透明無縫合金管5即使被施加水平方向的力,也不會在橫向移動或者回轉。而且,用鑷子等把透明無縫合金管5凸部5b外緣向上方壓了以后,如果解除了凸部5b與凹部4b卡合,那么透明無縫合金管5就可以很容易地從支承部件4取下來。就上述實施例而言,雖然支承部件4凹部4b以及透明無縫合金管5凸部5b都分別形成了三個,但是如果做成兩個或者四個以上也可以。并且,就這種情況下,凹部4b及凸部5b中至少要有一個非對稱、有一點偏移地設計(例如,兩個的時候在12時和7時的位置)這樣,對應于支承部件4作為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的透明無縫合金管5方向配合及定位則變得更容易。第3圖是關于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概要剖面圖,其中省略了表的外殼。這個第二實施例的表,作為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50使用了進行過電鍍或涂飾等表面處理的金屬無縫合金管,同時,根據指針軸的貫通孔50a及貫通孔51而形成刻度、數字、花紋等裝飾部的全部或一部分,光的透過則通過這些孔50a及貫通孔51來進行。也就是說,元件2EL元件的情況下,使來自EL元件的光通過孔50a及貫通孔51而透過表示無縫合金管的表面;并且在元件2太陽能電池的情況下,使太陽光通過孔50a及貫通孔51透過到表示無縫合金管下面的太陽能電池。這樣在由金屬無縫合金管50形成的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的場合下,形成裝飾部的上述貫通孔51及孔50a面積占得比較大,而表示無縫合金管外周上突出的凸部50b等及其它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中的表示無縫合金管相同。并且,由金屬無縫合金管50組成的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的場合下,金屬無縫合金管50裝在元件2上面的時候,因為沒有必要在元件2與表示無縫合金管50之間設計間隙,所以兩者之間也就沒有必要插入隔無縫合金管。從而,把是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的金屬無縫合金管50固定在元件2上面的操作程序,除了不應放入隔無縫合金管外,其它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再者,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如果把透明無縫合金管5和金屬無縫合金管50層疊起來也可以,
正如第4圖中所示的第三實施例一樣,第一實施例中說明的透明無縫合金管5上部層疊金屬無縫合金管50或者按第5圖所示的第四實施例一樣,第二實施例中說明的金屬無縫合金管50上透層疊透明無縫合金管5即使在這些場合,透明無縫合金管5和金屬無縫合金管50外周上設計有凸部5b50b與支承部件4凹部4b一起卡合固定上。第6圖一第8圖是關于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平面圖、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圖以及主要部分放大側面圖,其中省略了表的外殼。這個第五實施例的表,形成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的透明無縫合金管5定位部凸部5b大致中央的位置上,有向外的開口,并且設計了從該凸部5b上面貫通到下面的凹口5c而且在支承部件4凹部4b大致中央部位,設計了與上述凹口5c嵌合的凸起部4c此時,凸部5b凹口5c切得很深,與凸起部4c之間就形成了間隙。也就是說,和透明無縫合金管5外周部與支承部件4內周部之間的間隙一樣,形成了間隙8a與上述情況一樣,透明無縫合金管5固定操作可容易地進行。并且,本實施例的情況下,由凸部5b凹口5c與凹部4b中的凸起部4c嵌合,使作為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的透明無縫合金管5堅固地固定在支承部件4c上。從而,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一樣,凸部5b幅寬比凹部4b幅寬狹窄一些,兩者之間可以形成間隙8b這樣,即使5b4b兩者之間多少有一點尺寸誤差,也不會產生卡合不良現象,加上前述間隙88a存在固定操作變得更加容易。這個第五實施例,也可以適用于第二實施例中由金屬無縫合金管50組成的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或者在第六、四實施例中由透明無縫合金管5和金屬無縫合金管50層疊起來的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還有,形成凹口5c50c凸部及形成凸起部4c凹部,q345d無縫方管也可以選凸部5b50b及凹部4b中的一部分,其數量及位置可以根據定位部的數量適當地選擇。第9圖—第11圖是關于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平面圖。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圖以及主要部分放大側面圖,其中省略了表的外殼。這個第六實施例的表表示下列例子就第三實施例中所示的透明無縫合金管5上面,層疊了金屬無縫合金管50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而言,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的定位部又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就是透明無縫合金管5凸部5b和第五實施例中的定位部一樣,凸部5b大致中央的地方設計有開口5c使之與支承部件的凹部4b凸起部4c嵌合。一方面,金屬無縫合金管50定位部,由兩片突出片50d形成凸部50b同時,相對于這些突出片50d根部還形成有切槽,突出片50d靠金屬彈性向內側彎曲。而且,這兩片突出片50d頭部設計有小的貫通孔50e此時,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的固定,首先,一邊使透明無縫合金管5各個凸部5b凹口5c與支承部件4各凹部4b凸起4c嵌合,一邊使各個凸部5b與各個凹部4b卡合,從而使透明無縫合金管5固定在支承部件4上。接下來,一邊把金屬無縫合金管50各個凸部50b中的兩片突出片50d向內側彎曲,一邊壓入到支承部件4各個凹部4b上,金屬無縫合金管50以層疊在透明無縫合金管5上面的狀態固定在支承部件4上。由此,由透明無縫合金管5及金屬無縫合金管50組成的光透過型表示無縫合金管就一體地固定支承在支承部件4上。也就是說,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由于突出片50d外側面,各個外側都壓在凹部4b內側面上,所以,突出片50d就堅固地固定在凹部4b上。要取出金屬無縫合金管,則可按下列方式進行用鑷子等向上方按壓突出片50d壓入的突出片50d就可分別從凹部4b脫離開來。而且,兩片突出片50d雙方的孔50e里插入鑷子等的兩端并夾住,再使凹部4b向內側彎曲,如果使突出片50d卡合分別解除了那么金屬無縫合金管50取出就變得更容易了第12圖是關于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平面圖,其中省略了表的外殼。這個第七實施例的表,第六實施例經過進一步改良后的形式,金屬無縫合金管50凸部50b當中,相對的兩個凸部50b和第六實施例的一樣,形成有兩片突出片50d剩下的凸部50b和第五實施例的一樣,凸部50b大致中央的地方開有凹口5c根據這個第七實施例,由于兩個突片型的凸部和剩下的一個凹口型凸部的形狀明顯不同,所以,如果組裝操作員能夠記住凹口型凸部與支承部件4哪一個凹部卡合,那么各個凸部50b與凹部4b對應關系就不會搞錯,就可以快速地將金屬無縫合金管50卡合固定在支承部件4上。這種場合,兩個突出片型凸部和剩下的一個凹口型凸部,可以看見明確的差異,其形狀明顯地不同,這樣是很理想的如果按照這個第七實施例,那么,金屬無縫合金管50定位卡合以及固定操作,就可以更加正確并且迅速地進行。